(简称:上海光机所)成立于1964年5月,是我国建立最早、规模最大的激光科学技术专业研究所。发展至今,已形成以探索现代光学重大基础及应用基础前沿、发展大型激光工程技术并开拓激光与光电子高技术应用为重点的综合性研究所。研究...
(简称:上海光机所)是我国建立最早、规模最大的激光专业研究所,成立于1964年,现已发展成为以探索现代光学重大基础及应用基础前沿研究、发展大型激光工程技术并开拓激光与光电子高技术应用为重点的综合性研究所。重...
上海光机所国际合作工作始终围绕上海光机所的主责主业,以服务重大任务和国家需求为牵引,强化目标导向,注重内外集成协同,加强重大国际合作任务的谋划。坚持“战略布局,需求牵引,技术引领,合作共赢”的原则,基于科技部授予的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及本单位学科技术优势,围绕“一带一路”国家倡议,深化拓展与发达国家实质性合作,夯实海外机构建设,积极培育和发起国际大科学计划,加强国际组织任职推荐,组织相关国际会议等,汇聚各类国际人才,建立以“平台-人才-项目-组织”合作模式,融入全球创新合作网络,助力上海光机所成为国际一流科研机构。上海光机所国际合作一直得到所领导的高度重视,历届所长亲自主管国际合作。1972年,上海光机所接待诺贝尔奖的美籍华裔科学家杨振宁,标志着我所第一次对外开放。2007年,被科技部首批授予“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2016年,科技部首次对全国2006-2008年间认定的113家国际合作基地进行了评估,上海光机所获评“优秀”。2021年,科技部首次对全国719家国际合作基地进行了评估,上海光机所持续获评“ 优秀”。王岐山副主席到上海光机所视察时,对上海光机所近几年取得的系列科技成果,以及重大国际合作项目“中以高功...
作为我国建立最早、规模最大的激光科学技术专业研究所,和首批上海市科普教育基地之一, (简称:上海光机所)在致力于科技创新的同时,十分重视科普工作。多年来,上海光机所借助科研院所强大的科普资源优势,围绕光学与激光科学技术,积极开展公众开放日、科普讲座、科技课堂、科普作品创...
报告人:陶光明教授 华中科技大学
会议时间:2025年4月11日 9:00-10:30
会议地点:上海光机所西区王大珩厅
报告内容:
智能纤维器件与装备为智能可穿戴设备带来新的生机,通过将多种光电功能材料以跨尺度结构集成在柔性纤维与织物中,可以精准、快速且持续性感知和调控人与物质交互过程中光、热、电、力等多物理参量的变化。通过本次报告,我将介绍本团队在智能纤维器件与装备领域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1) 研制了一种基于纤维内纳米颗粒和纤维间微米结构的跨尺度宽光谱光热精准调控织物器件,实现汽车模型内部降温超30 ℃、人体皮肤表面有效降温约5 ℃;2) 研制了一种高精准无感化人机交互电子织物器件,获得了高达96%的交互精度;开发了一种无感化生命体征监测装备,通过“无感化交互传感-全覆盖实时传输-云边端协同处理”三位一体技术,形成疾病症状可量化的智能评估体系,对人体进行长期、实时、无感化的监测心率、呼吸、体温、动作模态等体征信息;3) 研制了一种微创医疗纤维机器人“Fiberbots”,通过精确导航和能量传输的协同设计,实现了一种新型的体内导航-任务-循环的介入平台。
报告人简介:
陶光明,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卓越首席教授、博导、医疗装备科学与工程研究院副院长、纺织新材料与先进加工全国重点实验室副主任、血管衰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智能纤维器件与装备研究中心主任、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陶教授致力于零能耗热管理新材料、智能纤维与织物空间和微创医疗纤维机器人等智能纤维器件与装备技术的交叉学科研究工作,先后在Science, Science Robotics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20余篇。入选华中科技大学2023年度“十佳青年教工”和2024年度“青年五四奖章”等。陶教授所带领的科研团队围绕着产业技术创新关键问题,创建了世界上首条光学超材料织物器件生产线。获2024年度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6),相关成果入选“2021年中国光学十大进展”、“2021 中国光学领域十大社会影响力事件(Light10)”、“2024中国光学领域十大社会影响力事件(Light10)”、华中科技大学2022年前沿研究成果奖特等奖、“2021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候选项目等。陶教授任中国材料研究学会纤维材料改性与复合技术分会理事会副理事长、中国激光杂志社第三届青年编辑委员会主任委员、先进纤维材料Advanced Fiber Materials期刊(影响因子17.2)创刊副主编、国家科学进展National Science Open(Engineering)期刊副主编、《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期刊编委等。
附件下载:
copyright 2000- 沪ICP备05015387号-1
主办: 上海市嘉定区清河路390号(201800)
转载本站信息,请注明信息来源和链接。 沪公网安备 310114020100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