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称:上海光机所)成立于1964年5月,是我国建立最早、规模最大的激光科学技术专业研究所。发展至今,已形成以探索现代光学重大基础及应用基础前沿、发展大型激光工程技术并开拓激光与光电子高技术应用为重点的综合性研究所。研究...
(简称:上海光机所)是我国建立最早、规模最大的激光专业研究所,成立于1964年,现已发展成为以探索现代光学重大基础及应用基础前沿研究、发展大型激光工程技术并开拓激光与光电子高技术应用为重点的综合性研究所。重...
上海光机所国际合作工作始终围绕上海光机所的主责主业,以服务重大任务和国家需求为牵引,强化目标导向,注重内外集成协同,加强重大国际合作任务的谋划。坚持“战略布局,需求牵引,技术引领,合作共赢”的原则,基于科技部授予的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及本单位学科技术优势,围绕“一带一路”国家倡议,深化拓展与发达国家实质性合作,夯实海外机构建设,积极培育和发起国际大科学计划,加强国际组织任职推荐,组织相关国际会议等,汇聚各类国际人才,建立以“平台-人才-项目-组织”合作模式,融入全球创新合作网络,助力上海光机所成为国际一流科研机构。上海光机所国际合作一直得到所领导的高度重视,历届所长亲自主管国际合作。1972年,上海光机所接待诺贝尔奖的美籍华裔科学家杨振宁,标志着我所第一次对外开放。2007年,被科技部首批授予“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2016年,科技部首次对全国2006-2008年间认定的113家国际合作基地进行了评估,上海光机所获评“优秀”。2021年,科技部首次对全国719家国际合作基地进行了评估,上海光机所持续获评“ 优秀”。王岐山副主席到上海光机所视察时,对上海光机所近几年取得的系列科技成果,以及重大国际合作项目“中以高功...
作为我国建立最早、规模最大的激光科学技术专业研究所,和首批上海市科普教育基地之一, (简称:上海光机所)在致力于科技创新的同时,十分重视科普工作。多年来,上海光机所借助科研院所强大的科普资源优势,围绕光学与激光科学技术,积极开展公众开放日、科普讲座、科技课堂、科普作品创...
超强激光科学卓越创新简报
(第六百二十八期)
2025年4月8日
上海光机所在AI+导向自组装图形化技术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近日, 高端光电装备部李思坤研究员团队在聚合物自洽场(SCFT)仿真与逆向导向自组装(DSA)图形化技术领域取得突破。相关研究成果以“Accelerating polymer self-consistent field simulation and inverse DSA-lithography with deep neural networks”为题发表于The 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
自洽场模型(SCFT)是研究嵌段共聚物(BCP)自组装的核心工具,但其仿真过程需数百甚至上千次迭代,耗时较长。尤其在逆向DSA设计等需反复调用仿真模型的应用中,计算效率瓶颈限制了设计精度与规模。现有简化模型虽然能提高速,但难以完整捕捉复杂物理信息,且多为二维模型,无法反映三维结构中的隐藏缺陷。
图1 提出方法框架。(a)基于深度学习加速SCFT仿真框架;(b)基于CMA-ES算法的DSA逆向设计框架。
研究团队提出了一种深度学习方法,以SCFT前期非平衡结果作为输入,利用U-Net架构结合周期性边界条件,实现从无序状态到平衡态的直接预测,如图1(a)所示。该方法可以在保证精度的同时实现对SCFT的显著加速。研究团队还基于协方差矩阵适应进化策略(CMA-ES)开发了DSA图形化逆向设计算法,如图1(b)所示,其中用深度神经网络替代传统仿真实现了引导模板形状的高效优化。
图2(a)(b)展示了在三维和二维large-cell的bulk体系中基于神经网络的加速仿真结果和SCFT仿真结果,仿真预测精度(AUC)可达0.87-0.97,加速5-10倍。图2(c)展示了深度学习赋能的DSA逆向优化结果,能够成功消除孔图形的不对称、埋藏缺陷和桥连缺陷,同时仿真效率相比基于SCFT的优化流程提升100倍。本研究在传统的基于严格物理模型的仿真和深度学习方法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提供了高效精确的图形化仿真和逆向设计算法的新思路,有望应用在导向自组装图形化工艺优化和嵌段共聚物的理论研究中。
图2 提出的基于深度学习加速方法的仿真结果。(a) 三维bulk体系深度学习与SCFT仿真结果对比;(b)二维bulk体系深度学习与SCFT仿真结果对比;(c)基于深度学习的DSA逆向优化结果。
相关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支持。
copyright 2000- 沪ICP备05015387号-1
主办: 上海市嘉定区清河路390号(201800)
转载本站信息,请注明信息来源和链接。 沪公网安备 31011402010030号